月光博客 » 互联网络 » 迎合用户,更酷一点

迎合用户,更酷一点

社交网络》这部电影,单纯从电影技巧来说,其实笔者不是很理解这部电影为什么能获得那么多的影评大奖,节奏确实很紧凑,但是也就是一个美剧的感觉啊,在听证会上的回忆这种叙事方式也不是很新颖。

而说到故事,也许我们这些搞IT的很在乎一个交友网站怎么做到了如此的地位,但是除此之外影片中的“友情、爱情、金钱、背叛”这么老套的主题对于普通人来说怎会比地球人强拆外星人或者进到别人脑子里有吸引力呢?作为一个普通的影迷实在理解不能。

社交网络

产品,诞生于需求

从互联网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在不断地希望能将互联网与生活完全地对接,在网络上实现生活中的各项内容。网络交友正是其中一项内容,人们不断地尝试着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有效的交友方式。早期的交友网站其实更类似于征婚网站,人们把自己的照片、兴趣爱好等挂在网上期待“同好”的到来。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就产生了Myspace这类以娱乐为主的交友网站,人们通过在网站上表示喜爱同样的艺人和电影来找到朋友(其实豆瓣也类似)。

与Myspace这些已经存在的交友网站相比,Facebook从一开始就有着不同的理念。

在Facebook时代来临之前的“交友网站”,主要的目的在于让人们在网上找到兴趣相投的人,这些人很有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并不认识的。而Facebook与它们不同,Facebook是“真实的”。所有的用户被要求用真实的资料来注册,在网站中,也更多地关注的是现实中的好友,人们用这个服务不仅仅是为了找到新的朋友,而是希望通过Facebook告诉他现实中的朋友们他都干了什么,在玩什么,同时关注他的朋友在干什么,在玩什么。Myspace与Facebook所代表的两代社交网站,Key Words都是“网络”与“朋友”,但Myspace是“创造网络中的朋友”,而Facebook是“关注网络中的朋友”。显而易见,后者的朋友是在现实中所结识的,关系要比前者中的紧密许多。正是因为如此,Facebook才会远比Myspace受欢迎。

其实在交友网站大潮中有着无数的人雄赳赳地闯入了这个市场,又悄无声息地再也不见了。如果你是为了做一个产品,而去做一个产品,失败几乎从一开始就是定数。无论你的产品有多酷多炫。Zuckerburg一个毛头小子的成功就是在于报复性的建立“Facemash”却大受欢迎之后,发现了人们对于这样的“熟人社交”的拥护。所谓优秀的产品,就是能够满足人们已经存在但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而所谓卓越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应该存在的但是从未有人想到的需求。

社交网络

电影里其他的细节

在电影里面Zuckerberg不断地拒绝往网站上添加广告的建议,理由仅仅是因为用户会觉得那样不酷。而国内的某些网站,特别是一些资源下载站,好吧,“不酷”这个词我实在没办法说得出来。我千般小心还偶尔会点错链接下下来一个莫名其妙的广告软件,更别说那些仅仅是为了下一个常用软件的新晋网民了。因此,我觉得国内的各种电脑管家的一键安装软件功能还是积了点阴德的。

Zuckerburg在听证会上对双胞胎兄弟说的话让我想起了四姑娘:“如果是我抄袭,那庄羽写的书为什么就没有火”。着实很像啊。

Zuckerburg因为偷了别人的想法而赔偿了6400万,真的不知道国内的某些公司~~~~唉。

来源:tomyiyun投稿,原文链接

迎合用户,更酷一点

顶一下 ▲()   踩一下 ▼()

相关文章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