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博客 » 业界动态 » 工信部发布互联网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

工信部发布互联网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

工业和信息化部今日向外公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进行监管,规定了国内互联网企业服务争议处理机制。该暂行办法从即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新规中,特别规定互联网企业不得“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或者恶意诋毁”对手产品;不得“擅自对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合法产品或服务实施不兼容”;不得欺骗、诱导用户做出选择,或卸载对方的产品;不得干扰对手产品或服务的运行。

对于用户权益方面,规定互联网企业不得“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在用户终端上安装、运行、升级、卸载软件,或以强制、欺骗方式向用户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需提供“通用的卸载方式”,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修改用户浏览器配置,迫使用户访问特定网站”,无正当理由,不得“单方面拒绝、拖延或中止向用户提供服务”。

工信部发布互联网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

在前段时间腾讯360大战中,互联网企业一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得到了曝光,网民的权利则遭到互联网企业的侵害,而工信部在事态接近失控时才介入干预,使得这段争议暂时告一段落。当时我也估计,相关监管部门会加快这方面的法制规范建设工作。

腾讯360事件充分暴露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严重滞后所带来的问题,工信部等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也赶紧亡羊补牢,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工作,此次“监管办法”的推出,终于开始了这方面的法制规范建设。

互联网行业由于发展速度很快,而法制建设落后,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保证,一些网络黑色产业更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集团化、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导致了当前中国网络木马病毒的泛滥,不断危害这用户的权益、影响正常的网络秩序,现在很多知名网站(如hao123),当年都是靠着木马病毒等一些不入流的手段发展起来的。

而现在,互联网企业虽然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搞流氓软件,但是恶意软件、同行软件之间的恶意卸载、恶意不兼容等现象依旧比比皆是,一些企业未经用户同意就收集用户隐私,一些企业对用户隐私保管不力导致用户信息泄漏,甚至被不法分子销售,侵害了用户的利益。

这次工信部发布的“监管办法”对于规范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以及防止互联网企业开发的产品对于用户的产生不当行为,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具有正面意义,可以预见,这将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起到良性促进作用。

不过,这个“监管办法”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对那些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够,互联网行业的利润很高,几十万根本起不到惩罚的效果。而有些条款则判断较为模糊,用户依旧缺少有效的投诉机制,估计只能限制小企业,对于大企业,或者是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例如电信运行商,都难以起到威慑作用。

例如,我现在是电信网络,访问联通的网站速度很慢,这算不算不兼容呢?我的电信运营商整体劫持我的浏览器,强行对用户进行弹窗广告,并不提供取消广告的方式,这算不算“干扰用户正常使用”?我在浏览器访问一个错误网站,都会被电信运营商劫持到互联星空网站,这算不算“迫使用户访问特定网站”?类似这种垄断企业危害用户利益的行为,还缺少一个较为有效的监督机制。

以下为暂行办法全文:

附: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互联网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维护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秩序,保护用户合法权益,鼓励和保护创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下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监督管理。

涉及其他主管部门职责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与相关主管部门联动管理。

第四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的监督管理。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向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侵犯用户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处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间的争议时,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用户至上、及时协调、依法处理的原则。

第二章 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行为规范

第六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市场活动中,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商业道德和行业自律规范,公平有序竞争。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市场活动中不得有下列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或者恶意诋毁竞争对手提供的合法产品或服务,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

(二)无正当理由,擅自对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合法产品或服务实施不兼容;因非人为因素与已有的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合法产品或服务不兼容时,未主动向用户进行客观提示,或欺骗、诱导用户做出选择;

(三)干扰用户终端上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合法产品或服务的运行,或者修改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合法产品或服务的内容,或者拦截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合法产品或服务的信息;

(四)通过任何方式误导、欺骗、强迫用户卸载或关闭其他合法产品或服务;

(五)其他有悖公平竞争的行为。

第七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产品或服务的安全、隐私保护、质量等存在异议的,应提交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检测,不得自行组织测评并发布测评结果。

第三方权威机构应依据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检测;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应组织相关方共同制定具体检测标准和方法,并及时公布检测标准和检测结果。

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认定方法及检测事项,另行规定。

第八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遵守《电信服务规范》的有关规定,不得有下列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无正当理由,单方面拒绝、拖延或中止向用户提供服务;

(二)以任何方式限定用户使用其指定业务或者限制用户选择其他经营者依法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三)利用虚假信息欺骗误导用户接受其提供的不公平服务条款或选择其提供的特定业务;

(四)其他侵犯用户知情权、选择权的行为。

第九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需在用户终端上进行软件安装、运行、升级、卸载等操作的,应向用户提供明确、清晰、无歧义的提示信息,并征得用户同意。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有下列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在用户终端上安装、运行、升级、卸载软件,或以强制、欺骗方式向用户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

(二)未提供通用的卸载方式,或在未受其他软件影响、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卸载后仍然有可执行代码或其他不必需文件驻留在用户终端;

(三)未经用户同意,修改用户浏览器配置或其他重要设置,迫使用户访问特定网站,或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上网,以及产生其他不良后果;

(四)其他侵犯用户知情权、选择权的行为。

第十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客户端软件捆绑其他软件的,应明确提示用户,由用户选择是否安装或使用,并提供独立的卸载方式,不得附加任何不合理条件。

第十一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终端上弹出广告或其他信息窗口时,应向用户提供关闭或退出窗口的明显标识。用户关闭或退出窗口后,无正当理由,不得再次弹出相同内容的窗口,干扰用户正常使用。

第十二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尊重用户隐私,维护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未经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或用户的明示同意,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擅自收集和处理用户的个人信息。如确需收集和处理用户身份、行为等个人信息,收集的个人信息应与所提供服务直接相关,并明确告知用户所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内容和用途,不得超越服务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个人信息。

发生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时,相关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立即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及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调查,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

第十三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用户信息依法承担保密义务,应加强系统安全保护,实施严格的保密措施。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用户信息内容进行检查。

第十四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用户数据内容(如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的安全性,保障用户对自行提供数据的修改、删除等权利,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无正当理由擅自修改或删除用户数据;

(二)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向第三方提供用户数据;

(三)擅自或假借用户名义,或者欺骗、诱导用户进行数据转移。

第三章 互联网信息服务争议处理机制

第十五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发生服务争议时,应遵守用户至上、互相尊重、平等理智、友好协商的原则,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框架内,通过企业协商、行业组织调解、政府协调处理以及司法程序等途径妥善解决,不得损害用户合法权益,不得恶意诋毁竞争对手。

用户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之间发生服务争议时,用户可向全国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用户申诉受理机构提出申诉,申诉受理机构依法按照《电信用户申诉处理暂行办法》处理。

第十六条 互联网行业组织制订并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倡导企业遵守商业道德,推动企业间理性竞争与协同合作。

互联网行业组织设立争议调解机构,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发生纠纷时,要求企业遵守行业自律规范和商业道德,尊重用户权益,并从促进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调解。

第十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通过日常监测与协调处理机制及时解决相关争议,并建立服务争议的通报渠道与研判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建立服务争议的应急处理机制,对社会影响严重的事件,立即启动协调和处理机制。

第十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在对争议双方进行协调时,应遵循有利于促进互联网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互联网用户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有利于鼓励企业创新的原则,公平、公正、客观地提出协调意见。

协调意见做出后,争议双方应当在协调意见规定的时限内自觉履行。

第十九条 争议双方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提出协调处理意见前,可以自行达成和解,并向相应的电信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在协调处理过程中,或者电信管理机构在申诉处理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选择经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技术鉴定,或组织经济、法律、技术专家进行论证,并根据专家论证结果研究处理意见。

第二十一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发生争议,且其争议行为可能影响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立即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报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组织专家和第三方权威机构对争议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如确实会造成安全管理措施失效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立即搁置争议,确保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第二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在互联网信息服务服务争议处理活动中,严禁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滥用职权、泄露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处10万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向用户赔礼道歉,赔偿用户损失;拒不改正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处以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据本办法,结合互联网信息服务技术和市场发展情况,及时制修订互联网信息服务相关标准。

第二十六条 各级电信管理机构根据本办法和相关标准,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监督、监测及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可对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组织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工信部发布互联网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

顶一下 ▲()   踩一下 ▼()

相关文章

发表留言